网站标志
土茯苓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5-03-20 00:00:29    文字:【】【】【
摘要: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土茯苓 甘淡,平解毒利咽,通利关节 肝胃 
 1、用于梅毒
 2、用于热淋,带下,湿疹

公益公众号中医验方使用方式:中医验方中直接输入中药名称,自动回复中药释义及常用药方,如果您输入的中药我们没有收录,我们会收到信息后尽快补充,请过几天再输入一次试试。谢谢您的关注。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归肝、胃经。


功效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

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主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及汞中毒


①《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②《本草图经》:敷疮毒。

③《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④《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⑤《本草正》:疗痈肿、喉痹,除厨身寒湿、恶疮。

⑥《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⑦《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⑧《陆川本草》:治脚气。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胃气痛,肾炎。

⑩《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瘰疬,小儿疳积。

⑾《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相关配伍

1、治血热头痛,咽喉肿痛,经血淋漓等妇女血症:土茯苓与金银花、诃子、栀子、川楝子、黄连、瞿麦配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七味土茯苓汤)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与金银花、紫草茸、茜草、枇杷叶、草乌(制)、诃子、栀子、白云香、苘麻子、红花、瞿麦、黑云香配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十四味土茯苓汤)


用法用量

15~60g。


使用注意

肝肾阴亏者慎服。

1、《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2、《本草纲目》:“服时忌茶。”

3、《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炮制方法

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生理特性

攀缘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缩节,着生多数须根。茎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极针形,长6~500px,宽1.2~125px,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5条;叶柄长1~50px,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

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mm;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产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等地。


常用药方:


【附方】:

①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③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④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⑥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⑦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⑧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⑨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⑩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⑾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⒇治杨梅疮,不拘初起溃烂:土茯苓120g,桔梗30g,防风30g,乳香1.5g,没药1.5g。水5碗煎至3碗,温服1日服尽。方中土茯苓解毒,为君药。(《万病回春》茯苓汤)

(21)治时疮,不拘初起溃烂:土茯苓15g,当归、白皂角刺各3g,木瓜2.1g,薏苡仁3g,白鲜皮、木通、金银花各2.1g,炙甘草1.5g。水煎,每日一剂,日服2次。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为君药。(《外科枢要》换肌消毒散)

(2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3斤,川椒6g,甘草9g,黑铅1斤,青藤9g。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为君药。(《赤石玄珠》)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

方用: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各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外洗阴部,或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15~30分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连用5剂,阴痒即可消除。


方中重用土茯苓,因其解毒利湿,善治疮毒也;用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白芍清热利湿,用当归、苦参、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用槟榔、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杀虫止痒,故收效颇速。


土茯苓有清热止带之功。治疗妇人下焦湿热,阴道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兼有黄带,散发腥臭味,余自拟一方,名曰土茯苓易黄汤,方用:土茯苓、黄芪各30克,金银花、连翘、当归、败酱草、冬瓜皮、薏苡仁、黄柏、红藤、苍术、椿根皮、白术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经多年临床验证,确有可靠疗效。


相关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2、《本草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5、《本草图经》:“敷疮毒。”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7、《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8、《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9、《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10、《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中医验方中输入关键字可以查询更多的相关信息和文献

关键词:菝葜根,菝葜,土茯苓,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土萆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土苓,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白葜,连饭,山奇良



浏览 (199) | 评论 ()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联系我们

    石家庄易林汇商贸有限公司(中医验方)
    电      话:0311-85271120
    传      真:0311-85271130
    手      机:15531139559
    在线客服:    
    公司地址:石家庄市太和大厦2526房间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验方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05065号
联系人:杜经理 QQ: 手机:15531139559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