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韦 | 苦甘,微寒 |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 肺膀胱 |
1、热淋,石淋,血淋 |
2、肺热咳喘 |
3、血热出血证 |
公益号中医验方使用方式:中医验方中直接输入中药名称,自动回复中药释义及常用药方,如果您输入的中药我们没有收录,我们会收到信息后尽快补充,请过几天再输入一次试试。谢谢您的关注。
石苇,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苦甘,凉。入肺、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植物属性
植物形态
①石韦,又名:飞刀剑(《植物名实图考》),肺心草、蜈蚣七、铺地娱蚣七、七星剑、大号七星剑、一枝箭、山柴刀、木上蜈蚣、肺筋草、蛇舌风,石头僵.
石苇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
根茎细长,横走,密被深褐色披针形的鳞片;根须状,深褐色,密生鳞毛。
叶疏生;叶柄长6~15厘米,略呈四棱形,基部有关节,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略下延,全缘,革质,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星芒状毛,主脉明显,侧脉略可见,细脉不明显。
孢子囊群椭圆形,散生在叶下面的全部或上部,在侧脉之间排成效行,每孢子囊群间隔有星状毛,孢子囊群隐没在星状毛中,淡褐色,无囊群盖;孢子囊有长柄;孢子两面形。
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②庐山石韦,又名:肺金草、大连天草、箭戟蕨。
高25~60厘米。
根茎肥厚而短,密被细小长披针形的鳞片,边缘具纤毛叶近于簇生;叶柄长10~80厘米,粗壮,幼时被褐色或淡褐色的星状毛;叶片广披针形,长10~30屋米,宽3~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宽,呈荫侧不等的耳形、圆形、心形、圆楔形或斜截形,有时上侧有尖耳,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斑点,初时疏被星状毛,后渐光滑,下面密生淡褐色星芒状毛,星芒状毛的芒为短披针形,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中脉及侧脉均明显,细脉不甚明显。
抱子囊群散生在叶的下面,淡褐色或深褐色,无囊群盖;孢子两面形。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③毡毛石韦与庐山石韦极相似,主要不同点:本种的叶下面被较厚而松的深褐色的星芒状毛,其芒细长针状或线状凿形,且不在同一平面上;叶柄通常较叶片为长。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湖北、四川、陕西、云南、西藏等地。
④有柄石韦,又名:长柄石韦、石茶。
高仅6~17厘米。
根茎细长,密被披针形鳞片,边缘具稍卷曲的纤毛。
叶柄长3.5~11厘米,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广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5~9.5厘米,宽9~28毫米,先端钝,基部下延至叶柄,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斑点,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灰色的星芒状毛,其芒短,叶脉不甚明显;孢子叶较营养叶为长,通常内卷使叶片呈圆筒状。
孢子囊群融合,满布于叶的下面,深褐色,无囊群盖。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⑤北京石韦高10~25厘米。
根茎细瘦,被黑褐色鳞片。
叶柄长2.5~9厘米,被星状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6~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白色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或淡褐色星芒状毛;叶稍内卷,但不呈筒状。
孢子囊群多散生于叶下面的较上部分,深褐色,无囊群盖。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河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⑥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极为相似,主要不同点:本种叶的下面被较厚而松的深褐色星芒状毛,其芒较长呈针状,略有光泽。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云南、四川、湖北等地。
以上几种植物的根茎(石韦根)、叶上的毛茸(石韦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物名称
石樜(《本经》),石皮(《别录》),石韦(《滇南本草》),金星草、石兰(《纲目》),生扯拢(《分类草药性》),虹霓剑草、石剑、潭剑(《福建民间草药》),金汤匙、石背柳(《中药材手册》)。
药基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采集时间
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晒干。
药材性状
①大叶石韦一石韦:叶柄近圆柱形,棕色或棕黑色,长6~15厘米,有纵沟,无毛或疏被星状毛;叶片扭曲皱卷,平展后呈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至圆形,全缘,叶面棕色或灰棕色,无毛或疏具星状毛,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被中心具红色圆点的粉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粗短,有的叶表面几乎全部布有孢子囊群。
叶片革质,稍脆易折。
气无,味淡。
二庐山石韦:与石韦相似,惟叶柄较长,无毛;叶片皱缩,较大,长圆状披针形,叶基阔楔形、圆形、近心形或稍呈耳形,显著不对称,背面星状毛的分枝较粗,有的叶片具棕色圆形孢子囊群,与中脉约成60°角斜出平行排列,分布近乎整个叶面,其内常见红色光泽的孢子囊环带。
厚革质,坚硬而脆。
气无,味微苦。
三毡毛石韦:叶柄有数条纵槽,有毛;叶片扭曲卷皱,披针形,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对称,背面密布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有的叶上半部布有孢子囊群。
革质,稍硬。
气无,味淡。
②小叶石韦一有柄石韦:叶柄被棕色星状毛,有1纵浅槽,内密生毛;叶片卷曲成筒状,广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先端钝,叶基楔形,全缘,叶面灰棕色,无毛或疏被星状毛,散布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生粉棕色的中心有红点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短粗,中脉明显,侧细脉均不显。
薄革质。
气无,味微苦。
二北京石韦:叶柄扁平,细长扭曲,有毛;叶片扭曲卷皱,线状披针形或近线形,叶基窄楔形下延成叶柄边缘;叶面浅黄绿色,无毛,背面密被较薄的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叶片背面几乎全部或大部生有孢子囊群。
薄革质。
气无,味微苦。
三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相似,惟叶的背面被较厚而松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长,呈长针状,深褐色,略有光泽。
上述两类药材,大叶石韦以叶大、质厚、背面有毛为佳;小叶石韦以叶厚、整齐、洁净为佳。
主产浙江、湖北、河南、河北、江苏等地。
此外,山东、辽宁、广西、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山西、安徽等地亦产。
其中以浙江、湖北、江苏所产的大叶石韦质量为佳。
炮制加工
拣净杂质,洗去泥沙,刷净茸毛,切段晒干。
①《别录》:用之须去黄毛。
②《日华子本草》:入药去梗,须微炙用。
一法以羊脂炒干用。
性味归经
苦甘,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微寒。
④《贵州草药》:味辛,性平。
入肺、膀胱经。
①《滇南本草》:入小肠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膀胱二经。
功用主治
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①《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②《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
④《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
⑤《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⑥《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⑦《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⑧《闽东本草》: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用药宜忌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滑石、杏仁为之使。
得昌蒲良。
②《本草从新》:无湿热者勿与。
③《得配本草》:真阴虚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