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川楝子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5-03-29 22:34:25    文字:【】【】【
摘要: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肝郁化火,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对胆道蛔虫有良好治疗效果。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 行气止痛,疏肝泻热,杀虫疗癣 肝胃小肠膀胱 
 1、肝郁化火,胁肋胀痛之证
 2、虫积腹痛


微信公众号中医验方使用方式:中医验方中直接输入中药名称,自动回复中药释义及常用药方,如果您输入的中药我们没有收录,我们会收到信息后尽快补充,请过几天再输入一次试试。谢谢您的关注。

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肝郁化火,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对胆道蛔虫有良好治疗效果。


驱虫原理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治疗胆道蛔虫病:

a.川楝子、乌梅肉各40g,川椒、黄连各20g,生大黄10g。上药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5,成人每次服10~20粒,日3次,儿童酌减。治疗102例,全部显效。药后排出蛔虫者36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8):28〕

b.川楝子、白芍各15g,金钱草25g,茵陈20g,槟榔、乌梅各12g。水煎分2次服,日1剂。治疗107例,结果:74例服药5剂、28例服药3剂、3例服药1剂后症状均完全消失;2例兼胆石症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治愈率98%,有效率100%。〔《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3):29〕


性味

苦,寒;有小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

归肝、小肠、膀胱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肝郁化火,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用法用量

4.5~9g。( 行气止痛宜炒用,杀虫宜生用。《纲目》:"茴香为之使。")


炮制: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附方:

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4、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5、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6、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7、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8、治肋间神经痛:川楝子9克,橘络6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9、治妊娠心气痛:川楝子、茴香(炒)各9克,艾叶末(盐炒)4.5克。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卫生宝鉴》火龙散)

10、治冻疮:川楝子120克。水煎后乘热熏患处,再将药水泡洗。(《湖北中草药志》)



成方:

胆胰汤

柴胡9克,大黄9克,乌梅9克,川楝子9克,车前子9克,黄芩12克,枳实10克,花椒6克,槟榔30克,苦楝根皮30克,白芍15克,使君子15克。功能主治:驱虫理气,清热泻脾。主饮食失节,虫积肠中,资生湿热,热扰虫动,上窜胆道,肝胆失疏,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湿热蕴结,阻滞气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临床应用

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

每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索各30g。上为细末,每服6-9g,酒调下,温汤亦得。方中川楝子行气止痛,为君药。(《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2、治肝胃气痛,与延胡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用治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可配延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

寒疝腹痛则宜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川楝子9g,小茴香1.5g,木香、淡吴茱萸各3g。长流水煎服。方中川楝子行气止痛,为君药。(《医方简义》)。

3、虫积腹痛

本品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4、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5、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或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


6、治疝气及一切下部之疾,肿痛缩小等症

如川楝子丸:川楝子(净肉)1斤,木香(不见火)30g,破故纸(炒香为度)30g。上为细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50丸,盐汤下。甚者日进90丸,空心食前服。方中川楝子行气止痛,为君药。(《大同方剂学》)


7、治疗睾丸痛:川楝子12g,肉桂末(分吞)9g,生黄芪15~30g,橘核、苍术各15g,大枣30g。水煎服,日1剂。治疗60例,结果49例服药7~14剂疼痛消失,有效率为81.7%。〔《中医杂志》1983;(5):17〕

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川楝子9g,枳壳、青皮、陈皮各6g,徐长卿12g。水煎服,日1剂(经期停用)。配合灌肠药:忍冬藤30g,马鞭草15g,皂角刺12g,甘草9g。水煎取汁100ml,于月经干净后3日开始灌肠,日1次,每月10天。治疗38例,受孕2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3):19〕


8、治疗胆道蛔虫病:

a.川楝子、乌梅肉各40g,川椒、黄连各20g,生大黄10g。上药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5,成人每次服10~20粒,日3次,儿童酌减。治疗102例,全部显效。药后排出蛔虫者36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8):28〕

b.川楝子、白芍各15g,金钱草25g,茵陈20g,槟榔、乌梅各12g。水煎分2次服,日1剂。治疗107例,结果:74例服药5剂、28例服药3剂、3例服药1剂后症状均完全消失;2例兼胆石症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治愈率98%,有效率100%。〔《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3):29〕

9、治疗胆系感染、胆石症:

a.川楝子、川芎、木香、冰片各30g,穿山甲80g,莪术、皂刺各60g。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0.8g填于神阙穴内,薄棉团覆盖,5×5Cm2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胆系感染、胆石症120例,显效10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5%。〔《陕西中医》1992;(1):14〕

b.川楝子15g,三棱、莪术各9g,乳香、没药各12g,甘草3g,龙胆草2g,大黄10g。随证加减,水煎服,日1剂。治疗胆系感染150例,痊愈130例,好转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1;(4):27〕


食疗药膳

1、茴香汤

[材料]炒茴香500克,川楝子250克,陈皮250克,炒甘草120克,炒盐适量。

[做法]将五物合研成细未,用滚开水冲调约5克,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功效]温肾散寒,理气止痛。

[用途]凡属寒气下流而引起的疝气、小腹胀痛等症,可常饮此汤。


2、川楝子花茶

[材料]茴香5g、川楝子2g、木香2g、吴茱萸1g、花茶3g.

[做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经散寒,理气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来源]来源于《医方集解》。


毒性说明

同属植物苦楝有毒,曾有小孩食入而中毒致死的报告。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下泻、呼吸困难及心悸等。犬口服后很快引起呕吐,故不易中毒。牛、马亦可中毒;而猪则最敏感,服200g半小时即中毒,2-3小时即可死亡;主要症状为中枢抑制、昏迷,解剖时除见有胃、小肠的炎症及扩张外,尚有肝、肾组织充血,脂肪变性,肺中有多量血液,显着紫绀等。成熟核果的毒性较未成熟者大。毒性成分可能是毒性蛋白。

相关论述

1.《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2.《本草经疏》:楝实,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膀胱为州都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二经热结,则小便不利,此药味苦气寒,走二经而导热结,则水道利矣。

3.《本经逢原》:川楝,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本经》主温疾烦狂,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烦乱自除。其杀三虫利水道,总取以苦化热之义。古方金铃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妇人产后血结心疼,亦宜用之。以金铃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昔人以川楝为疝气腹痛、杀虫利水专药,然多有用之不效者。不知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此言虽迥出前辈,然犹未达至治之奥。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更须察其痛之从下而上引者,随手辄应,设痛之从上而下注者,法当辛温散结,苦寒良非所宜,诸痛皆尔,不独疝瘕为然。

4.《本经》: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5.《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6.《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7. 《纲目》:治诸疝、虫、痔。

8.《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治疝,去痼冷。

9.《本草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化学成分

含有川楝素、楝树碱、山柰醇及脂肪油等。

在微信公众号中医验方中输入关键字可以查询更多的相关信息和文献。

本文关键词:金铃子,苦楝子,川楝实,川楝子,楝实,练实,仁枣,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驱虫,蛔虫,胆道蛔虫,胆道蛔虫病





浏览 (67) | 评论 ()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联系我们

    石家庄易林汇商贸有限公司(中医验方)
    电      话:0311-85271120
    传      真:0311-85271130
    手      机:15531139559
    在线客服:    
    公司地址:石家庄市太和大厦2526房间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验方 版权所有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08:30 — 20:00 
联系地址:槐北路民心河交口嘉实蓝岸   邮政编码:050051 
联系人:杜经理 QQ: 手机:15531139559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