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斑蝥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5-03-29 23:09:59    文字:【】【】【
摘要: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破结攻毒,逐瘀、除血积、利水道。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抗肿瘤、抗病毒,狂犬咬伤。
斑蝥辛寒,有大毒破血逐瘀消癥,攻毒蚀疮散结 肝肾胃 
 1.经闭,癥瘕
 2.痈疽,顽廯,瘰疬,狂犬咬伤
 3.酒浸液搽斑秃,能促进毛发生长


微信公众号中医验方使用方式:中医验方中直接输入中药名称,自动回复中药释义及常用药方,如果您输入的中药我们没有收录,我们会收到信息后尽快补充,请过几天再输入一次试试。谢谢您的关注。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破结攻毒,逐瘀、除血积、利水道。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抗肿瘤、抗病毒,狂犬咬伤。

性味

辛,热;有大毒。


归经

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

破结攻毒,逐瘀、除血积、利水道。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抗肿瘤、抗病毒,狂犬咬伤。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④《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⑤《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用法用量:

内服:炒炙研末,1~2厘,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


炮制方法

生斑蝥:除去杂质。

米斑蝥:取净斑蝥与米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头、翅、足。每10kg斑蝥,用米2kg。


附方:

1、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


2、治疔肿:斑猫一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备急方》)


3、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猫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方》)


4、治牛皮癣: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吉林中草药》)


5、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一个。研细,水调贴颊上,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起泡即取去。(《山东中草药手册》)


6、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即可揭去。起泡处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河北中药手册》)


7、治疟疾:斑蝥七只,麻黄、雄精各一钱二分,朱砂半钱。共研细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调放在膏药上,贴头颈项第二骨节处。(《浙江中医杂志》(7):39,1959)


8、治剧烈头痛:斑蝥(去头、足)三至五个。研末布包,贴痛处。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江西《草药手册》)


9、治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饯,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纲目》)


10、治耳卒聋:斑猫二枚(去翅、足,炒黄),巴豆一枚(去心、皮,生用)。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圣惠方》)


11、治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斑猫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猫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于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经验方》)


12、治一切瘘: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蝎三枚(炙令黄),地胆四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搀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二十丸。(《圣惠方》)


13、治疯狗咬伤:斑蝥三七枚,去头、翘、足,先以七枚,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青烟为度,去蝥,只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利,再进。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医方大成论》)


14、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斑猫十个(糯米炒),桃仁四十九个(炒),大黄五钱。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济阴纲目》斑猫通经丸)


15、治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李杲·破毒散)


16、用于症积,经闭等。本品丰散而入血分,能破血瘀,消症散结,通经。治经闭不适《济阴纲目》以本品配桃仁、大黄用之。近代用治多种癌肿,尤以肝癌为优,可以斑蝥1~3只放入鸡蛋内煮食,若以斑螯素片内服更佳,(每次~0.5mg)能使症状改善,部分病例瘤体缩小。


17、用于痈疽恶疮,顽癣,等。本品为辛散有毒之品,能以毒攻毒,消肿散结。治痈疽肿硬不破,《仁斋直指方》用本品研末,和蒜捣膏贴之,可攻毒拔脓;治顽癣,《外台》以本品微炒研末,蜜调敷,近代有以本品配甘遂研末,醋调外搽治牛皮癣者;治瘰疬瘘疮,配白矾、白砒、青黛等,研末外掺,如《证治准绳》生肌干脓散。 


临床应用

1、治疗肝癌 

   a、斑蝥5~6只, 去头、翅、足, 纳入鸡蛋内, 文火烤干, 研碎分包2份.每次1份, 日服1~3次, 最长曾有连服14个月的患者, 能延长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生存时间, 缓解症状.〖药学通报 1980;15(5): 271〗

   b、从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对普通型原发性肝癌前期有一定疗效,表现为治疗后癌块缩小,自觉症状改善,生存时间延长。但对黄疸、腹水型肝癌的疗效较差。据35例、15例、32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4%、80%和72%。另有5例治疗后,1例临床治愈;2例病情一度好转,最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另2例病情明显改善。用法:内服斑蝥素片或胶囊(每片或每粒含斑蝥素1毫克),每次1片(粒)。开始每日1次,待适应后可增加到2~3次,同时多饮绿茶解毒。并配合应用中草药,大部分病例加用小剂量化疗。此外,有用斑蝥原生药制成药片治疗肺癌、肝癌、乳房癌、宫颈癌,用斑蝥烧鸡蛋(鸡蛋叩一小孔,放入去头、足、翅的斑蝥1~3只,再用纸和泥糊好,置于火上烤熟,只吃鸡蛋,每天1只)治疗肝癌、胃癌?均获得一定疗效。服用斑蝥制剂后的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方面。如口腔、咽部粘膜充血、灼痛或溃疡;心窝部不适,甚或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尿颊、尿痛,甚或血尿。有时可出现四肢、面部麻木,或心率减隆,或暂时性血压升高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反应。一般反应轻者不一定停药,多饮绿茶或对症处理即可缓解;泌尿系统症状严重者,应该停药数天。个别病例服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所以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心脏情况。


2、治疗晚期食道癌 斑蝥1只(去足头、翅、绒毛), 鸡蛋敲一小孔, 放进斑蟊, 放锅内蒸约半小时, 取出斑蝥, 分作3块吞服, 鸡蛋也可分小块同服.以此为主, 配合化疗, 治疗晚期食道癌112例, 病程在1年以上者53例, 2年以上者41例, 3年以上者16例, 4年以上者2例.治愈2例, 显效3例, 有效63例, 死亡44例.〖江苏医药 1977;(1): 23〗


3、治疗各种关节炎 按不同发病部位选穴后, 取发泡散(斑蝥3份, 腰黄5份, 共研细末)0.3~0.6g, 置膏药中贴于穴位上, 24小时后起泡揭去, 用消毒针穿刺排液后, 换敷青冰散, 24小时后换贴阳春膏, 72小时后取下, 每次取2~4穴, 一般治疗2~3次.治疗各种关节炎109例, 17例疼痛消失, 活动不受影响;25例疼痛消失, 尚有酸胀感觉;44例疼痛减轻;23例无变化.〖浙江中医杂志 1980;15(2): 56〗


4、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a. 肘关节屈曲90~120 度, 取斑蝥粉0.01~0.02g, 置于肱骨外上髁压痛最明显处, 盖贴胶布, 待7~9小时后局部有热辣、微痛感, 皮肤潮红起泡, 即去胶布及药, 盖上消毒纱布.7天发泡1次, 3次为1个疗程.治疗16例, 发泡1~2次痊愈者9例, 3次痊愈者4例, 好转2例, 无效1例.〖新中医 1983;(11): 10〗

  b. 斑蝥粉0.01g 或0.02g, 用大蒜汁调合成饼放在穴位上, 盖贴约8cm×10cm大的胶布.发泡后一般2~4天即干燥而愈.每周发泡1次, 3次为1疗程.治疗40例, 发泡1~2次痊愈18例, 发泡3 次痊愈22例.〖陕西中医 1989;10(7): 318〗

  c. 用斑丁粉(斑蝥、丁香粉等份混匀)少许, 以 75%乙醇调成厚糊状, 置明显压痛点上, 胶布固定.3~4 小时后洗去, 若已起泡可刺破用消毒纱布包扎.治疗63例, 仅2例无效.〖浙江中医杂志 1981;16(3): 14〗


5、治疗骨结核 在鸡蛋顶上挖一小洞, 入斑蝥 7只, 隔水蒸熟, 去斑蝥吃蛋, 每天1只斑蝥蛋, 连服30~40只, 配合内服中药及外治, 治疗骨结核102例, 有效率为99%.孕妇及肾炎、泌尿系感染者忌服.〖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0;(1): 29〗


6、 治疗甲沟炎 

  a. 斑蝥末每次10~12mg, 均匀地撒一薄层于患处, 然后用黑膏药文火烘软贴上, 8~12小时后患处有微黄色液体渗出, 揭去膏药, 清除药泥, 外涂2%龙胆紫溶液.治疗105例, 用药1次, 全部治愈.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饮酒.〖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6): 375〗

  b. 斑蝥5g, 六月雪25~30g, 水煎温洗患处, 每日4~6次, 治疗13例, 均1~3天治愈.化脓者先切开引流.〖赤脚医生杂志 1979;(12): 20〗


7、 治疗寻常疣 常规消毒后, 疣顶部皮肤削去至见血, 将活斑蝥去其头, 局部外涂其流出的水珠样黄色分泌物, 一只涂2~3个疣, 勿需敷料覆盖.12~24小时后, 可见涂药的疣变成如烫伤后的水泡, 48~72小时后水泡自行消失不留疤痕.疣数目较多者, 则选择较大及发病时间长者先治, 其余可自行消退.治疗100例, 均愈.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云南中医杂志 1982;3(5): 24〗

8、治疗神经性皮炎 

    a、斑蝥15克,浸入70%酒精100毫升中,1周后取浸液涂患处。涂药后数小时,局部即发生水泡,用针刺破,敷料包扎,3~4天后即结痂脱落而愈。如病灶部仍有苔藓样变,可再次涂药,直至病变组织脱尽为上。一般涂药1~3次。亦可结合用0.25%普鲁卡因于病灶周围封闭。单用斑蝥酊外涂治疗24例,除1例中断治疗外,均获痊愈。加用普鲁卡因封闭治疗54例,除2例结果不明外,亦均治愈。

    b、斑蝥2克,浸入65度烧酒100毫升中,7昼夜后取其上清液涂于患处,每日1~2次。30例患者经15~50天治疗后,痊愈25例,显著进步或进步者4例,无效1例。涂药后起泡者7例。治愈病例中,18例随访半年以上,有8例复发,但病情较原来为轻,经再涂药,很快又趋治愈。认为斑蝥酒有良好的止痒作用,可以阻断因搔痒而引起的恶性循环,使已紊乱的大脑皮质机能得到调整,并消除因搔抓对皮肤的刺激;同时,斑蝥酒的引赤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营养,使苔藓比的病理组织吸收消退。

  c、斑蝥粉2份, 砒霜1份, 加白醋调成糊状, 涂患处, 约半小时, 刺破所起之泡, 吸干液体, 涂消炎药膏.治疗37例, 除1例中断治疗外, 其余经治1~2次, 约7天左右而愈.〖广西中医药 1981;(2): 45〗


9、治疗牛皮癣 斑蝥15g, 生半夏30g, 共研极细末, 加香油适量调成糊状.先将病变处鳞屑清除干净, 使创面有点状出血为宜.然后将药膏摊敷于患部, 约为5分硬币厚, 每日1次.用药后3次见效.治疗47例, 疗效满意.〖四川中医 1991;9(7): 36〗


10、治疗鹅掌风 斑蝥(去头、足、翅)2个, 花椒10g, 土槿皮15g, 加醋500g, 浸泡1夜, 次日煮沸, 待温后浸泡患手, 多在1周左右痊愈.〖浙江中医杂志 1987;(1): 17〗


11、治疗面瘫 

  a、 斑蝥3只, 巴豆3枚(去壳), 共研细粉, 用植物油调成糊状, 将药物涂于无菌敷料上, 敷于地仓及下关穴, 保留5~8小时, 去敷料后可见大小不等之水泡, 待其自行干燥结痂脱落即可.每7天敷1次, 每次敷两个穴位.共治疗面瘫13例, 经治1~3次治愈12例, 好转1例.〖新中医 1985;(5): 34〗

  b、 斑蝥、巴豆各1份, 研成细末, 净水调敷患侧下关、太阳、四白、迎香或面神经运动点.治疗周围性面瘫38例, 痊愈30例, 显效4例, 好转2例, 无效2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87;(3): 130〗

    c、取斑蝥粉0.2克,置于药油摊得较薄的膏药中心处,然后贴在病侧的太阳穴上(嘴歪向左侧贴在右侧,歪向右侧贴在左侧)。1昼夜后局部发泡,刺破后揩干渗液(防止流入眼内及附近皮肤上),隔2~3日再贴,直至痊愈。局部发泡有感染时,待痊愈后再贴。治疗过程中忌饮酒。据近千例的观察,一般在用药后4~7日内口眼歪斜即渐减轻,10~14日可望痊愈。


12、 治疗腮腺炎 斑蝥、雄黄、白矾各30g, 蟾酥10g, 共研细末过箩为发泡散, 装瓶备用.再用香油、广丹配制成黑膏药.用法: 先用75%乙醇消毒腮肿部位, 后摊黑膏药于油纸上, 并取少许发泡散置膏药中心(约 0.1~0.3cm), 稍加热后将膏药贴于腮肿部位, 但应将发泡散对准肿部最高处.贴药24小时后, 除去膏药见肿起、发泡部位水破自流, 后用龙胆紫药水外涂即可.如未发泡, 应再敷1次即可.治疗500例, 结果1次治愈401例, 2~3次治愈90例, 有效9例 .〖陕西中医 1991;12(8): 355〗


13、治疗斑秃 

   a、斑蝥2个, 补骨脂、旱莲草、川椒、干姜各20g, 红花5g, 用75%乙醇200ml, 浸泡1周后滤液.以棉签蘸药液擦患处, 日3~5次, 1月为1疗程.治疗123例, 痊愈87例, 显效31例, 无效5例.有效率95.9%.〖河南中医 1990;(3): 23〗

   b、取斑蝥40只,闹羊花40朵,骨碎补40片(每片约2分厚),浸于95%酒精500毫升内,5天后取澄清液涂擦患处,每天1次。擦药前,先用土大黄、一枝黄花煎洗患处。据24例经1个月以上的治疗观察,其中显效及好转者9例,控制发展者11例。


14、治疗痛经 斑蝥、白芥子各20g, 研极细末, 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膏状.取麦粒大小放于胶布上, 贴于中极或关元穴(两穴交替使用).每次经前5日贴第1次, 月经始潮或始觉腹痛则贴第2次.两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一般贴3小时揭去药膏, 出现水泡逐渐增大, 常2~3日逐渐干瘪结痂.水泡一旦擦破, 涂紫药水.治疗82例, 用药1个疗程后, 显效56例, 有效18例, 无效8例.〖北京中医 1990;(5): 28〗


15、治疗外阴白斑 斑蝥1.5g, 75%乙醇100ml, 浸泡2周, 滤液涂病变处, 涂药2小时局部起水泡, 外涂1%龙胆紫预防感染.一般7~10天涂药1次, 7~10次为1疗程.治疗7例, 均愈.〖广西中医药 1978;(2): 11〗


16、治疗小儿咳喘 斑蝥45%, 雄黄45%, 麝香10%, 蜂蜜适量.先研斑蝥为粉, 后入雄黄、麝香, 共研匀, 蜜调糊, 每取米粒大, 放于寸方胶布中间贴穴位上, 每次取5~7个(双侧定喘、肺俞、风门为主穴, 痰多难咯加双侧丰隆, 纳呆加双侧足三里, 喘重加膻中), 每7~14天贴1次, 3次为1疗程, 间隔7~14天再贴.贴后8~12小时出现水泡, 局部发热、胀痛, 2~3天后症状减轻, 5~6天后取下胶布, 涂紫药水.治疗484例, 治愈238例, 显效85例, 进步131例, 无效30例, 总有效率为93.8%.〖中国针灸 1984;(4): 18〗


17、治疗梅核气 斑蝥3g, 全虫、蜈蚣各1g, 冰片0.5g, 共研细末, 加凡士林调成糊状, 制成斑蝥膏.取火柴头大小置胶布上, 贴天突和曲池穴上, 3 天后取下, 未效者, 水泡脱痂后再贴敷.治疗100例, 结果治愈67例, 显效14例, 好转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 92%.〖福建医药杂志 1980;2(6): 20〗


18、治疗鼻炎 生斑蝥(去足翅), 研细末, 用适量水、醋或蜂蜜调成糊状.患者印堂擦洗干净后, 取1小块胶布, 于中心处剪一黄豆大小的孔并贴于该穴, 将药直接涂于小孔内, 外以胶布贴盖, 24 小时后去掉.不愈者1周后重复使用.局部水泡较小者用75%乙醇棉球轻压片刻, 较大者以消毒针穿破放出水液, 涂以2%龙胆紫或红霉素眼药膏, 外用消毒纱布覆盖.治疗670例, 用药1~7次后, 痊愈 527例, 显效100例, 无效43例.对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疗效较佳, 有效率在97%以上;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疗效次之, 有效率分别为84.3%和72.1%.〖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2): 18〗


19、治疗鼻源性眼痛 斑蝥去头、足、翅, 研末备用.取直径1cm的胶布一块, 将其中心剪一直径0.5cm 的圆孔并贴于印堂穴处, 用小刮匙取斑蝥粉如绿豆粒大置于孔中, 外贴胶布.注意勿将药物误入眼内及口腔,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24 小时后除去胶布和药物, 可见局部皮肤发红或有水泡, 用新洁尔灭或乙醇消毒预防感染, 2~3日后水泡自然吸收, 每隔7天贴治1次, 治疗110例, 经用药1~7 次后, 痊愈103例, 好转5例, 无效2例.〖山东医药 1991;31(1): 2〗


20、治疗慢性咽喉炎 斑蝥7个, 白糖500g, 去核大枣7枚.每枚大枣内装斑蝥1个, 将白糖盛于碗中, 把装有斑蝥的大枣放在白糖上面, 置于蒸笼中蒸40分钟, 取出, 弃枣及斑蝥, 留白糖备用.每天早上各取上制白糖一调羹开水冲服.约10天服完, 为1疗程.治疗78例, 用药1~3个疗程, 临床痊愈51例, 有效21例, 无效6例.〖中原医刊 1990;17(6): 3〗


21、治疗风湿痛、神经痛等

用斑蝥贴敷穴位治疗四肢关节、腰背部的风湿痛(包括职业性良性关节炎、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炎、因神经血管疾病或外伤而引起的关节疼痛等)及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又神经痛、手术或外伤瘢痕区的反射性神经痛等)、传染性肝炎恢复期的肝区痛等,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据数百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大多数患者经1~3次治疗后,症状即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对急性风湿痛疗效显著。对增生性关节炎无明显效果,对有明显不可逆性的关节病变亦不适用。用法:取斑蝥12.5克、雄黄2克;或斑蝥50克、雄黄5克,共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制成粒状备用。用时按针灸取穴原则选定穴位,然后取绿豆大小的圆粒,置于2平方厘米的胶布中央、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肢躯干部位的穴位,一般在24小时后揭去。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绿豆大小的微黄色透明小水泡,无明显疼痛,有时周围略痒。水泡通常在4~7日内结痂脱落。1次以敷贴1~3个穴位为宜,多则不超过5个穴位,以便有可能交错地进行第2、3次治疗。一般隔3~6天治疗1次,3~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后可休息2~4天。亦可将斑蝥去头足后研成细末,以少许置膏药中心,贴于疼痛关节处,24小时后揭去,局部即发生银杏大小之水泡,以消毒针尖刺破,挤出液体,敷料覆盖。斑蝥敷贴于穴位上,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这种刺激首先作用在皮肤的神经感受器上,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而达到止痛及治病的目的。


22、治疗传染性疣

取斑蝥12.5克,雄黄2克,研粉,加蜂蜜适量,调制成膏。同时先将疣之角化层削去,以碘酒消毒,然后取相当疣大小之斑蝥膏,用手指搓成扁圆状置于疣面,以胶布固定。经10~15小时,患部即起水泡,疣便浮离皮肤。治疗10例,均痊愈。

宜忌

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②《日华子本草》:"恶豆花。入药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泻人。"

③《本草衍义》:"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

④《纲目》:"恶甘草。"




浏览 (593) | 评论 ()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联系我们

    石家庄易林汇商贸有限公司(中医验方)
    电      话:0311-85271120
    传      真:0311-85271130
    手      机:15531139559
    在线客服:    
    公司地址:石家庄市太和大厦2526房间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验方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05065号
联系人:杜经理 QQ: 手机:15531139559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