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 咸平, | 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 | 肺胃肝 |
1.顽痰积结,瘰疬,瘿瘤, | |||
2.癥瘕痞块, | |||
3.煅用可制酸止痛 |
微信公众号中医验方使用方式:中医验方中直接输入中药名称,自动回复中药释义及常用药方,如果您输入的中药我们没有收录,我们会收到信息后尽快补充,请过几天再输入一次试试。谢谢您的关注。
瓦楞子为蚶科动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贝壳。味甘、寒,性平。入肺、胃、肝、脾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痰积,嘈杂,胃痛泛酸。牙疳。本品走血分而软坚,故能化坚痰、消瘀血、散结止痛,凡胸膈痰积、胃脘瘀血疼痛吐酸、妇女血积瘕瘕等证。
性味
甘、寒,平。
归经
入肺、胃、肝、脾经。
功能主治: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痰积,嘈杂,胃痛泛酸。牙疳。本品走血分而软坚,故能化坚痰、消瘀血、散结止痛,凡胸膈痰积、胃脘瘀血疼痛吐酸、妇女血积瘕瘕等证。
①《日华子本草》:"烧过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气,冷气,癥癖。"
②《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③《丹溪心法》:"能消血块,次消痰。"
④《纲目》:"连肉烧存性,研敷小儿走马牙疳。"
⑤《医林集要》:"去一切痰积,血积,气块,破癥瘕,攻瘰疬。"
⑥《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小儿佝偻病,肺结核,淋巴结核等症。"
⑦《山东中草药手册》:"制酸止痛,治溃疡病。"
相关配伍:
1.消痰软坚:用于瘰疬、结核、瘿瘤等,可与海浮石、贝母、旋覆花、炮山甲、蜈蚣、炒土元等同用。
2.化瘀散结:用于妇科炎块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可与三棱、莪术、桃仁、鳖甲等同用。
3.制酸止痛:用于各种胃炎吐酸烧心,可配蒲公英、川芎、党参、黄连、吴茱萸、玄胡等同用;若胃胀疼痛者,可与川楝子、玄胡、厚朴、广木香同用。
4.配滑石:瓦楞子生用咸能软坚,消瘀散结,并化痰积;滑石块性寒体滑,其质重,沉降下行,利水祛湿,通淋滑窍。两药相伍,软坚化石,通淋止痛,可治尿路结石之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证。
5.配海浮石:本品咸以软坚,消痰散结,化瘀止痛;海浮石体质轻浮,软坚散结,消石通淋,善治积块、石淋、小便涩痛。两药相伍,化石消痞、化瘀止痛,用治瘢瘕痞块、老痰积结、结石症等。
6.配半夏曲:瓦楞子能制酸止痛,软坚化痰;半夏曲和中降逆,化痰消食。两药配用,一化一降,降逆和胃制酸、消胀止痛,用治湿郁化热吞酸诸症,大便稀者更为适用。
用法用量
内服:10~30克,入煎剂,宜久煎,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无痰积者不宜用。
炮制
1、瓦楞子:洗净,干燥,碾碎。
2、煅瓦楞子:取净瓦楞子,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附方:
1、治胃痛吐酸水,噫气,甚则吐血者:瓦楞子(醋煅七次)270克,乌贼骨180克。广陈皮90克(炒)。研极细末,每日三次,每次服6克,食后开水送下。(《经验方》)
2、治急性胃炎:煅瓦楞子9克,良姜3克,香附6克,甘草6克。共研末。每服6克,日服2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痰饮:瓦楞子壳,不拘多少,炭火煅,研末,候栝篓黄熟时,正捣和瓦粉作饼子,晒干为末。用蜜汤调3克,或入诸药为丸,其效过于海粉多矣。(《古今医统》)
4、治一切气血癥瘕,次能消痰:瓦垄子烧,以醋淬三度,埋令坏,醋膏丸。(《万氏家抄方》瓦垄子丸)
5、治临经阵痛血不行,按之硬满,属实痛者:瓦垄子(煅红色,醋淬七次)、香附、桃仁、丹皮、川芎、川大黄、当归、红花。酒糊丸。(《女科指掌》瓦楞子丸)
临床应用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取瓦楞子5两(煅),甘草1两,共研细末,每次10克,每日3次,饭前服。或每次20克,于节律性疼痛发作前20分钟服药。经治疗124例,疗程最短20天,最长56天,结果治愈59例,占47.58%。治愈标准是主要症状消失,潜血阴性,病情经长期观察稳定,X线检查壁龛消失或球部变形在治疗前后稳定不变者。好转者48例,占38.79%。好转是指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潜血转阴或弱阳性,X线检查龛影缩小或不消失,球部变形不稳定者。无效17例,占13.71%。总有效率达89.19%。有些病例服后5分钟即能缓解疼痛。一般无副作用,个别病例有颜面浮肿、尿血、尿混浊和泌尿系感染复发等现象。
化学成分
含大量碳酸钙、少量磷酸钙。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及有机质。
在微信公众号中医验方中输入关键字可以查询更多的相关信息和文献。
本文关键词:蚶子壳,毛蛤,瓦垅,瓦楞子,蚶壳,瓦垄子,魁蛤壳,瓦屋子,瓦垄蛤皮,血蛤皮,花蚬壳,十二指肠溃疡,煅瓦楞子
健颐舒院调理理法:
殊为精华?
秋属金,金为精华。
秋分时节,首先要学会分辨精华。
什么是精华呢?
都说浓缩的是精华,换一种说法,即是大道至简。
比如我们学习《易经》,
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归结到六个字:“变易、简易、不易”;
学习《伤寒杂病论》,了解所谓2万多种疾病,
归纳起来无外乎“六经”证。
中国文化的精华在哪里?
在文以载道,在以文化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就在经典里,在于经典的原典。
学习中国文化,从经典的学习入手。
正因为真理,也就是“道”蕴含在经典之中,
所以承载真理的这些“文”是可以“化人、成人”的,
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人文基础所在。